《激情重燃》读后感
原文写于2013年12月,删去了当时写的前两段无关联的引子。这本书我还是很喜欢的,有机会再复读一遍。
《激情重燃》这本书写了30多年的故事,期间有一些重要节点有所省略,但依然比较完整。从高明文、刘月亭、王小虎、陈一万等人18岁刚刚矿校毕业到很多年后的不同遭遇,最后结尾又令人欢欣鼓舞。18岁的时候,这帮热血青年去开发乌鸦山,要摘掉江南无煤的帽子。在总指挥苏定远的盲目指挥下,造成了很多失败,以至于最后煤矿也一直效益不佳。那时候知识分子胡子明被打成右派,大家只相信干劲不相信科学,最终井下塌方胡子明为了掩护大家而牺牲。但是他还是完成了找到当年女友的夙愿,虽然已经长眠,他找到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周红梅。彼时的周红梅是一个好姑娘,孝顺又温柔。但是在她恋爱的问题上,放弃了追随她当教师的严华,选择了高干子弟高明文。这个伏笔埋到了最后,高明文还是承受了很大的变故。
高明文开始只喜欢苏定远的女儿苏玉,两个人是青梅竹马。但是现实中,青梅竹马最后能携手到老的概率太小。因为高明文和周嫂的一段畸恋,使他觉得没有资格再去爱苏玉。其实放到今天的话,倒也可以接受。但是在几十年前,人们的思维还是比较局限,而且他过不了自己的关。于是就把苏玉,拱手让给了好朋友刘月亭。当然,刘月亭是个不错的人,往后还帮了高明文很多,两个人一起配合了很多年。但是周嫂怀了高明文的孩子,导致赵进忠趁虚而入,逼死了周嫂(一尸二命)。从因果的角度来看,高明文注定要受到一些惩罚,这在故事快到结尾是应验了的,而且周红梅其实是耿耿于怀这件事情的。所以选择周红梅,其实算是选择了定时炸弹。因为周红梅曾经和周嫂、白丫头一起玩得非常好,这样始终她心里投下的也是阴影了。反而假设高明文选择了苏玉,苏玉对这个事情不很明白,而且和高明文又有那么多年的感情(即使懵懂)她应该是能接受并且好好去爱高明文的。在故事快结尾的时候,高明文面临离婚大年三十无处可去,刘月亭带他回到家,苏玉喝酒后哭了,她心里还是惦记和牵挂高明文的。所以,有时候初恋不要轻易放弃,永远有伤痕或者永远忘不掉的。
刘月亭从开始学校里面就是学生会主席,而且是烈士后代根正苗红。他应该是模样差点儿意思,但是他喜欢苏玉。而且他是一个正直的人,这决定了他后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比较顺利,最后做到了煤炭局的局长(之后应该更高)。他在高明文和苏玉分手后,毅然选择了告白,这是多么勇敢的决定。他还是娶得了美人归,而且有了当时还在位的苏定远这样的丈人。苏定远在自己退居二线之前,把刘月亭从乌鸦山煤矿调到江南厂当书记,保证了刘月亭的政治前途。刘月亭于是平平稳稳的,工作生活都比较顺利。这就说如果选择媳妇,找个比较有背景的还是好,虽然刘月亭确实真喜欢苏玉,但苏定远确实让他少奋斗了很多。高明文比起来就差很多,周红梅的亲爹刚刚相认就死去了,养父又因为政策改变无法接受发了疯最后惨死。他在妻子这边的势力没有支撑他的事业,相反周红梅婚后无法忍受高明文的平淡,见异思迁。
但话又说回来,高明文又犯了个错,丫有喜欢上了陈冬芳,只因为她比较像周嫂。然后最终他虽然短暂的得到了陈冬芳,却没想到是中了赵进忠的计策,他们把厂里的500万资金骗走,然后合理出国(陈冬芳嫁给了老外)。这事儿肯定打击了高明文,小说里面没怎么说,但是这也加速了他本来就不稳定的家庭解体。周红梅本来心里就有周嫂的事儿,一辈子放不下,现在又出了这一出,所以离婚其实并不算过。而且看似是周红梅重回富豪严华的怀抱,实际上是高明文自己作的,这个事儿不能只怨周红梅。毕竟不能让女人把自己的意识上升到无比崇高的状态,毕竟生活的琐事和压力已经使她不堪重负,那为什么不能让她逃离?
最神的应该是王小虎,他一直是高明文和刘月亭后面的角色,而且他喜欢王娟但王娟又喜欢刘月亭。所以他很久以来追不到王娟,直到高明文失去了苏玉,刘月亭追到了苏玉,王小虎才算把王娟拿下。但是他拿下王娟的过程,决定了他在家庭中比较从属的地位。虽然如此,他的丈人王娟的老爹王凤山(后来的市委书记)还是使他顺利的在仕途有所发达。开始是人人羡慕的粮食局(还需要供应的那个年代),后来又调去了商业局。然后他通过官倒,迅速积累了很多财富,而且在东窗事发后去了澳洲。这看起来就是80年代末很多官员以及到现在很多官员经过的路,只是临近结尾的时候王娟和王凤山的惨景令人唏嘘,但是王凤山还通过自己的一些关系给王小虎销了案底。
最终的结尾比较令我感到突然,就是王小虎回来(在香港)把江南厂和乌鸦山煤矿给买了。这就是港商投资,王小虎洗白了然后和兄弟战友们重逢。其实这个年代过来的人,还是很重感情的。他们还是不忘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一起奋斗的人。不过比较悲惨的就是陈一万,他没赶上这一步,高明文最后都成了江南厂的书记、董事长了。陈一万年轻的时候太拼命,导致自己得了职业病——矽肺,最终英年早逝。他去世后,当年乌鸦山的领导班子都前往吊唁,大家在分别数十年后又再次重逢。另一个角色雷鸣,他是江南厂的厂长,还在天水救了一个轻生的女子,在去天水要款的路上,居然不幸离世。人生充满了很多的不确定,还有苦涩,他也没有等到一切转好的那一天。
写了这么多基本就是把小说回顾了一次,好多内容却感觉已经昭然若揭。即使不用分析,它也很真实的反映了这么多年的一个现实。从这些干部子弟的经历以及结果来看,都还比较平稳以及殷实。虽然有些人(比如高明文)一度苦逼甚至妻离子散,但是在朋友和兄弟的帮助下,最终也出人头地。但是高明文经历很丰富,作为人生来说,他应该也不后悔。跌宕起伏,轰轰烈烈。这其实是我们上一代人的故事,谁说谁赶上了好年代呢?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