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时光
我的空间买来后,更新甚慢,性价比不好。这几天看刘兴亮的文章,意思是好多家博客都关张了。这样看来还是我这样自己弄了空间的会比较稳定,想开就开想关就关。想写就写想灌就灌,比较自由。对自己也没什么任务指标,就导致往往早上有个闪念,晚上依然没有打开书写。有时候没有读者也是个烦恼,因为感觉自己对着树洞说话,说完没有回响。我又是一个喜欢交流的人,博客时代因为和博友交流还认识了几个,偶尔还能联系。
上周简短的回了一趟平遥,我的故乡。也简单的和我的2个兄弟见了一面,有点仓促还有点惊心动魄。过程就是我们来到了晋海家附近的一个饺子馆,点了几样菜,我喝了一瓶菠萝啤,他俩喝了几杯晋海从新疆带回来的白酒。晋海的儿子从饺子馆出出入入,玩得很开心。就当我们即将吃完的时候,晋海的儿子一推门,那个玻璃门居然——被掰成了2半。这事儿让大家始料未及,但还是先把饭吃完。和店家交涉,那女老板将近50岁的样子,并不很友善。期间一直大声的吼叫,我们三人轮番和她理论最终还是赔了250。开门做生意,做到这份儿,有点让人哭笑不得。你的安全隐患导致了事情发生,大家就应该相互承担责任,大概齐过去就得了。因为太晚了,我们都没时间和她进一步扯淡了。出来后,我们简单交流,就各自回家。
我突然想到了很多很多年前,大约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晋海、为强、继军等4人,我们曾经搞了一个组织——互祝D。我们会把平时省下的钱,放在一起(就是我掌管)。然后偶尔在路上捡到的钱,也会上交这个组织。我们用这些零钱,做了一小笔生意。就是把从段村小卖部里面3元钱买的30张印画,裁剪开在北常小学卖。但是主要销售人员有为强、继军,还有灰灰等外围人员。这属于我们哥儿几个早期搞业务的雏形,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我居然丧失了做生意的灵感。我们把赚来的钱,买了一些零食用来孝敬自己家的老人。某天,每人都发了好几种——有无花果还有汽水糖。能够享受自己劳动带来的荣耀,大家都非常兴奋。后来,我转学离开了平遥,我们的组织也基本就涣散了。不过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哥儿仨还是挺好的。总要想法见个面,聊会儿,喝点儿。在平遥我只有这2个兄弟,可以托付。一点儿没有客套,想怎样就怎样。转眼,我们已经人到中年。但是曾经年少时的那些事儿,想起来还是让人有些感触,有些怀念。这以后我们要多多联系,常常谈心。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