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无恙

这几天蛮喜欢写两句的,早上又早早出去吃了一份带炸酱的热干面,又搞了一屉包子。
最近喜欢用我的kobo mini看书,尽管显得有点老旧了。我之前在里面拷了王朔全集,然后就又看了两部中篇。一部是已经看过几次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稍微有点悲;一部是《浮出海面》。其实这些故事距离现在已经30余年了,或者时间过得更远。像现在我们看起来比较一般的生活方式,在当时是一种新潮流。或者可以认为是逆社会的一种抵抗,虽然看起来很可怜那也是真自由啊。一些对城市的描述,也反映了当年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总喜欢影射,不自觉的代入。对比下自己和那哥们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他哪个地方闪光,哪个地方又显得有点太痞气。低落了就去旅游,去海边,这好像也影响了我们这些身在内陆人的一种选择。以前觉得去海边、到海边是多么惬意和畅快的事情,尽管不怎么会游泳,在沙滩上嬉戏会儿看看海浪也是一种设定好的美好。
我第一次到海边就是冬天的青岛,以前的青岛只在纸面上或者耳闻里。当时我正在欣赏许巍的《曾经的你》,总觉得大海可以给男人赋予一种别样的力量。连面孔的第一首歌也说道:你告诉我,男人应该像海……后来我还去海边看了北戴河音乐节,有一个美好的回忆。近几年是连续2年去东戴河玩,住在农家院里吃点海鲜,然后白天在海边看看日出,看看潮落。逐渐的感觉稍显平淡,但依然还是感觉有滋味。
其实小说里面有些情节还是让人觉得拧巴,就是自己要逞强。这是所有老爷们的通病,过了30年大家也是一样的。看到那哥们没钱了去丰台火车站扛大包,我就有点心虚。我觉得第一可能现在没有临时装卸工这样的活儿了,即便有我觉得像我这样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也可能不会被录用或者被克扣工钱。当然我很喜欢大家在一起胡吃海塞的那个感觉,不必一定要有主题。也不要喝得太多,刚好晕乎了就行。动情了流点热泪,到位了弹琴再唱首歌也是极好的。我们活着就是为了追求快乐的,所以该吃吃该喝喝……